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主要追溯到电力行业(40%),工业能源(38%)、建筑行业(10%)和交通运输业(10%),全国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已经全面启动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碳市场、碳交易等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上周举行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刘友宾透露,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减碳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由于我国碳排放仍在增长,且能源转型对于减碳贡献有限,更加大了碳减排的难度。不过,目前石化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正在积极落实降碳行动。
减碳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碳减排或者说“30·60”目标的实现已经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报告指出,目前,包括英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在内的13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我国能源需求持续慢增长,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报告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市场,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短时间内,能源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将在2%左右,年均增量约1亿吨标煤。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预计有50~70年时间,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不断增长,要在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面临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重挑战。
BP中国总裁杨士旭表示,根据BP预测,为了实现“30·60”目标,未来30年,中国全国能源使用的净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下降85%,能源强度需要下降约70%,碳强度需要下降95%,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更低碳、更清洁,这些目标都将在“十四五”规划中得以实施。
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主要追溯到电力行业(40%),工业能源(38%)、建筑行业(10%)和交通运输业(10%),全国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已经全面启动,并将扩大到更多行业。因此,作为碳排放大户,工业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加速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经济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转型升级是大方向
专家认为,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调整能源结构,通过生产过程的电气化、智能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采用更为清洁、绿色、低碳的技术,对现有技术实现更新替代,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真正减少碳排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说:“在目前的减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过去是能源供给总量不足,现在是能源的供给质量也就是高碳的能源结构是主要矛盾。加上欧盟已经开始征收碳税,高碳结构也会给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而通往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意味着产业电气化、行业智能化、电力绿色化。”
石油企业转型升级,进军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完全替代还不太可能,石油行业的生命周期还将延续,这更加大了石油行业的减碳压力。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主力部队还是要把石油的阵地坚守住,一方面要发展新能源、推动转型;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欧美在人均GDP至少2万美元时实现碳达峰,且早已大力投入清洁技术,形成对传统技术的替代,中国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尽相同,不宜采取同样的碳中和路径。清洁能源的基础建设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还需要时间,在清洁能源联网并稳定运行之前,我们仍需要依赖化石能源,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必然路径。
石化企业明确减排路线
一些领先的石化企业已经开始行动,通过制定满足甚至高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立聚焦碳达峰、碳管理、碳中和路径等相关研究的工作团队,增加对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绿色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投入,积极落实降碳行动。
巴斯夫全球副总裁郑大庆告诉记者:“巴斯夫设定更宏伟的目标,即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在过去的20年当中,巴斯夫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一半,同时产能翻了一番。我们还成立了碳管理研发项目,专注于基础化学品生产过程的碳减排,并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提供全部在售约4.5万多种产品的碳足迹。”巴斯夫正在开发以甲烷为原料的零碳制氢技术;还与SABIC、林德合作,打造世界上第一台电加热中式装置,有望达到90%的减排比例。
BP也提出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2030年,BP运营排放将比2019年减少30%~35%,上游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30%~40%,比2019年降低至少15%,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公司近日宣布其与滴滴的合资成立的碧辟小桔新能源(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充电业务的碳中和,这也是中国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充电产品。
“三桶油”也明确了减排路线。4月17日,在央视《对话》栏目中,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表示,氢能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中石化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规划建设百万吨绿氢示范项目,目前绿氢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同时,除了已经运行的10座加氢站,还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对氢能全产业链进行系统布局,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年初,中国海油也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油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加快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全面强化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常规天然气“零燃除”。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中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了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希望到“十四五”末,化石能源和低碳、零碳能源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50年左右基本达到近零排放的目标。中石油已经与国家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发展、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强合作;并组建油气和新能源业务板块,成为四大业务板块之首。